第(2/3)页 “李大学士说的是,臣等二人是为国事而来。”高拱收起脾气,附和称是。 朱翊钧笑呵呵道:“本宫是储君,难道听不得国事?” 顿了顿,“两位大学士无需忧虑,本宫身为太子,岂无容人之量,听不得逆耳忠言?二位有言但言便是,纵是弹劾本宫亦无妨。” 二人对视一眼,都有些无奈。 “说事吧。”朱载坖道。 李高称是。 李春芳率先发言:“适才早朝,太子殿下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,臣等亦深以为然,今我大明之所以如此鼎盛,正是因为列祖列宗的虚心求进,骄傲自满确不可取……” 老李头深谙语言的艺术,比高拱说话好听多了。 “太上皇是千古圣君,皇上亦然,登基之初,便下放了民间与日本国的贸易,正所谓,市通则寇转而为商,市禁则商转而为寇……” 李春芳叹服道,“戚继光奋战多年,虽战绩辉煌耀眼,却远不抵皇上一计妙手。东南沿海之倭寇,非是亡于戚继光之手,而是皇上之功……” 高拱见他净说虚的,半天也不点主题,索性抢过话头,道: “如今倭寇销声匿迹,如此大费周章,大肆花费的操练水师……臣斗胆问太子殿下,如此是否小题大做呢?” 顿了顿,“还望殿下恕臣无礼。” 听闻父皇一席话的朱翊钧,已经消弭了许多主观偏见,说道: “高大学士不知全貌,且也是基于朝廷财政状况出发,忠心可鉴。” 高拱皱了皱眉,试探着问:“全貌?” 朱翊钧颔首道:“海外并不太平,两位大学士都听说过佛郎机吧?” 二人当然知道佛郎机,弘治年间,大明与佛郎机有过一战,威武大将军炮,正是由佛郎机炮改良而来,这些都是载有明文的。 “如今佛郎机内忧外患,为了转移矛盾,唯有对外发起战争,而我大明,就是最好的目标对象。” 朱翊钧说道,“戚继光的抗倭兵,何以编入水师?正是基于此,只是战争还未开启,贸然公之于众,只怕会惹得人心惶惶……” “臣打断一下,太子殿下怎知这些?”高拱狐疑,“臣身为内阁大学士,也算是兢兢业业,对国计民生乃至方方面面,都不敢不知……可此事,臣却没有半点耳闻。” 李春芳也道:“信息的出处是……?” “永青侯!” 别啥事儿都往永青侯身上推行不行?二人虽然也不爽李青的霸道行径,却也相信永青侯的人品。 准确说,是相信永青侯在国之大事上的人品。 不说高拱,老实人李春芳都不信,正色道:“非是臣等不敬,殿下此言,臣等实无法相信。” 朱载坖接过话头:“永青侯就在京师,两位不信可以去求证。” 二人不想求证永青侯,无他,人都不问庙堂事了,再去‘麻烦’永青侯,万一激起了再入庙堂之心可就得不偿失了。 再者,遇事就去拜访永青侯,也显得自己无能。 高拱瓮声道:“永青侯从海外回来已有数年,也不止一次的来过京师,为何从未提及?” “早就提及了,只是没对你们提及。”朱载坖吁了口气,“不然,永青侯何以肢解金陵李家?” 二人一怔。 高拱立即指出漏洞,问:“也就是说,永青侯一回来,就说与了皇上,太上皇?” “嗯。” 第(2/3)页